编号 zgly000047106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洞庭湖区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 2006,25(3)
页码 756-760
年份 2006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利用方式 耕地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文摘内容 在洞庭湖区选取典型样区, 于2004年3月通过调查和密集取样, 测定了各种耕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含量, 分析了DOC、MBC、TOC的关系。结果表明, (1)DOC含量为水旱轮作地(66.3mg·kg^-1)〉双季稻水田(64.7mg·kg^-1)〉一季稻水田(60.1mg·kg^-1)〉旱地(55.7mg·kg^-1), MBC含量为双季稻水田(885.9mg·kg^-1)〉一季稻水田(730.6mg·kg^-1)〉水旱轮作地(720.9mg·kg^-1)〉旱地(488.6mg·kg^-1), 有机物质的输入量、种植制度和水肥管理是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 (2)旱地、水旱轮作地、双季稻水田和一季稻水田的DOC/TOC均值分别为0.32%、0.27%、0.24%、0.24%。其相应的MBC/TOC均值分别为3.02%、2.88%、3.22%、2.91%; (3)DOC、MBC、TOC相互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秸秆还田(土)和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是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