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陇中黄土高原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碳组分的差异研究



编号 zgly00016242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陇中黄土高原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碳组分的差异研究

作者 赵靖静  罗珠珠  张仁陟  蔡立群  李玲玲  牛伊宁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2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541.9  S344.1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苜蓿  轮作  土壤有机碳组分 

文摘内容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多年生苜蓿草地(L-L)及苜蓿耕翻轮作处理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及重组有机碳(HFO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cm土层,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TOC、ROC、HF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苜蓿连作表层(0~5cm)和苜蓿轮作(小麦)中层(30~50cm),LFOC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苜蓿轮作(马铃薯)表层(0~5cm)和苜蓿轮作(玉米)底层(170~200cm)。与苜蓿连作模式相比,苜蓿轮作(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会降低TOC、ROC、HFOC含量,增加LFOC含量,其中TOC含量分别降低17.44%,9.25%,18.40%和9.34%;ROC含量分别降低28.10%,8.52%,29.75%和23.17%;HFOC含量分别降低18.80%,10.06%,20.53%和12.50%;LFOC分别增加7.41%,5.56%,22.22%和57.41%。可见,苜蓿种植多年耕翻轮作粮食作物后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水平,且对有机碳各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