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2725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栽培稻(Oryzasativa L.)亚种间F1花粉不育基因S-a的精细定位及克隆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642博士研究生
广州
510642博士生导师
母体文献
分子植物育种
年卷期
2003年Z1期
年份
2003
分类号
S511
关键词
水稻杂种花粉不育
基因定位
图位克隆
文摘内容
水稻籼粳亚种间存在着强大的杂种优势 ,但杂种育性普遍偏低成为这一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研究证明 ,花粉不育是导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张桂权和卢永根等 (1987- 1994 )鉴定了 6个花粉不育基因座位 (S a ,S b ,S c ,S d ,S e和S f)。其中S a基因座位已被庄楚雄等 (1996 )初步定位在水稻第一染色体着丝粒附近。本论文是在此基础上 ,利用美国Cornell大学、日本RGP构建的水稻高密度遗传图和日本构建的BAC/PAC物理图及其基因组测序资料 ,对S a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 ,建立了包含该基因的TAC重叠群 ,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S a候选基因 ,为分离鉴定S a基因及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杂种不育中的分子作用机理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构建了台中 6 5 (含S aj)及其近等基因系TILS4 (E4 ,含S ai)杂交的F2 群体 ,观察了 70 6株F2 个体的花粉育性分离状况。其中可育株 36 7株 ,半不育株 339株 ,分离比为 1∶1。2 利用前人筛选的多态性标记R2 15 9、R192 8和本研究新获得的多态性标记GR2、GR1、AR1、D2 3M、D1 5S、F12M 1,用 70 6株F2 群体对S a进行了的精细定位。结果表明S a与分子标记R2 15 9、GR2、GR1、AR1、R192 8、F12M 1、D1 5S和D2 3M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2 0 7cM ,1 2 1cM ,0 6 5cM ,0 4 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