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



编号 zgly00015291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

作者 姜敏  刘毅  刘闯  李志国  顾炽明  谢娟  陈防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6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2.3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直径  分形维数 

文摘内容 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分形特征,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库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人工林地、自然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经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以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大团聚体含量(R>0.25)和团聚体破坏率(PAD))、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均重直径(GMD))以及分形维数(D)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湿筛法相对干筛法重现性更好,能更真实反映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各土地利用方式总体上表现为林地(人工林和自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更好,其MWD和GMD值相对较高,D值相对较低;相反,旱作农地(果园和旱地)土壤团聚结构及其稳定性较弱,其MWD和GMD值相对较低,D值相对较高。说明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MWD、GMD值和D值与各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明显线性关系,在土壤团聚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中等团聚体(0.25~5 mm)—大团聚体(>5 mm)的转化中,0.25,1,5mm粒级是较为关键的临界点。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