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755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海、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及时空分布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黄邦钦
刘媛
陈纪新
王大志
洪华生
吕瑞华
黄凌风
林以安
魏皓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科学近海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厦门大学海洋系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
母体文献
海洋学报
年卷期
2006,28(2)
页码
156-164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48.885.3
X17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量
粒级结构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东海
黄海
文摘内容
1 引言。
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 初级生产过程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 它启动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支持着大量的渔业生产量.不仅如此, 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 这一过程还对全球气候变化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沿岸海域只占全球海洋面积的8%, 但却提供了26%的全球生物生产量和2/3到3/4的世界渔业产量.因此, 许多重大的国际研究计划, 如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等, 都将近海浮游植物研究作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微型(2-20μm)和微微型(0.2~2μm)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近的研究表明, 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总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高达60%~80%,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微食物环的起点, 微微型和部分微型浮游植物被原生动物(如鞭毛虫或纤毛虫)摄食后进入微食物环; 而小型浮游植物则通过浮游动物(如桡足类)的摄食进入经典食物链, 由此可见,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被摄食的对象不同, 参与的碳循环途径亦不同, 为此, 查明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及时空分布对于认识该海域生态系统动力过程及其微食物环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海域生物资源开发亦有指导作用.东海、黄海是我国重要的边缘海, 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 开展了该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 基本查清了该海域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 但从分粒级角度研究东海、黄海整体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分布尚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