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1960~1990年间渭河下游河段滩槽冲淤动态与机理研究



编号 zgly00015810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1960~1990年间渭河下游河段滩槽冲淤动态与机理研究

作者 邵文伟  师长兴  范小黎  周园园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地理科学 

年卷期 2013年10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P343.1 

关键词 渭河下游  冲淤动态  河漫滩  河槽  潼关高程 

文摘内容 利用河道断面测量数据计算了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和滩地冲淤量及其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变化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960~1990年间共淤积泥沙8.88×108m3,且泥沙主要分布在渭淤11断面(WY11)以下河段。滩地淤积量是河槽的1.83倍,滩地冲淤过程以1968年和1982年为转折点分为3个阶段,依次经历了快速淤积、缓慢淤积和侵蚀3个过程。其中淤积以滩面垂向加积为主,侵蚀主要表现为河岸侵蚀后退或坍塌。河槽以1969年为转折点分为快速淤积和轻微淤积(冲刷淤积交替)两个阶段。年内滩地和河槽在汛期整体上淤积,非汛期滩地侵蚀(主要以河道侧向侵蚀形式),而河槽表现为微淤,滩地在汛期堆积和非汛期侵蚀的倾向较河槽明显。三门峡水库在蓄水拦沙(1960年9月~1962年3月)和滞洪排沙(1962年3月~1973年10月)阶段,泥沙淤积上延到渭淤17(WY17)和渭淤27断面(WY27)间河段;实行蓄清排浑(1973年11月~1990年)后溯源淤积大为减弱,淤积未再上延,河道冲淤趋向于平衡。潼关高程是影响河槽和滩地泥沙淤积和释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滩地的冲淤量与当年汛期来沙量相关性最高,而河槽冲淤量与当年汛期径流量相关性最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