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6978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西南地区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措施探讨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贵州省现代化农业发展研究所
母体文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年卷期
2006,12(6)
页码
772-777
年份
2006
分类号
S158.5
关键词
钾素平衡
坡地
径流
土壤侵蚀
条带种植
文摘内容
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研究于2000年开始在贵州南部开展。试验分别设条带种植1、条带种植2、工程梯化、横坡种植四个水土保持农艺措施和农民习惯种植(对照)5个处理, 探讨坡地钾素的平衡及其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坡地的钾素平衡除了与施肥和植物吸收有关, 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简化了的坡地钾素循环中(不包括地下渗漏的钾素部分), 肥料提供给士壤的钾素达89.66kg/hm^2~176.83kg/hm^2, 对土壤钾素输入总量的贡献达96%以上。而9.80%~26.26%来源于无机肥的钾素是通过作物吸收而带离土壤。地表径流和侵蚀泥砂中具有较高的有效钾含量, 地表径流所含的有效钾是降水的4.28~6.67倍; 侵蚀泥砂所含的有效钾是侵蚀前土壤耕层的1.51~1.92倍。它们不但带走降水中有效钾, 而且还带走土壤中的有效钾, 流失量每年分别达到14.82~23.10kg/hm^2和4.46~9.35kg/hm^2。每年通过作物吸收而造成土壤钾素损失为28.46~90.10kg/hm^2。坡地农业活动造成土壤缓效钾水平急剧下降, 缓效钾亏缺每年达175.34~306.04kg/hm^2。因此, 在坡地钾素平衡中, 应重视水土保持、秸秆还田及肥料的有效利用。条带种植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40.31%~43.77%、泥砂53.60%~65.63%、提高土壤有效钾12.62%~33.69%, 使得无机肥的利用率达到26%, 是坡地钾素管理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