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应用荧光染色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 28和Propidium Iodide染色识别家蚕微孢子虫



编号 zgly00015655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应用荧光染色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 28和Propidium Iodide染色识别家蚕微孢子虫

作者 戴卫江  陈功  彭祥然  李孝良  马琳  唐旭东  徐莉  沈中元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母体文献 蚕业科学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884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检疫方法  荧光增白剂28  碘化丙啶  荧光染色 

文摘内容 家蚕微粒子病被列为蚕种生产的唯一法定检疫对象,母蛾镜检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是主要的检疫方法,但其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探究应用荧光增白剂28(Fluorescent Brightener 28,FB28)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识别Nb孢子的可行性,以感染Nb的家蚕幼虫中肠、蚕卵、母蛾、蚁蚕为材料,联合应用以上2种荧光染色剂进行Nb孢子检测效果试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成熟的Nb孢子被FB28染成蓝色且细胞核被PI染成红色,而未成熟的孢子只能被PI染色。采用2种荧光染色剂染色,在被感染的幼虫中肠、蚕卵、母蛾、蚁蚕中都能够检测到Nb孢子,并且带毒母蛾研磨液样品稀释1 000倍依然可以检测到Nb孢子。幼虫中肠感染后1~2 d很难观察到Nb孢子,感染后3 d可以观察到局部存在少量未成熟的Nb,感染后4 d开始局部出现成熟的Nb,至感染后5~6 d可见组织中大面积分布有成熟孢子和未成熟孢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Nb孢子的细胞核明显小于幼虫中肠细胞核,且亮度明显较强,卵壳、母蛾、蚁蚕表面的几丁质碎片形状与Nb孢子明显不同,并且不能被PI染色。试验结果表明,该染色检测方法可以排除蚕体组织细胞、几丁质碎片的干扰,提高对Nb检测的准确度,并且在Nb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