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利用方式下复垦土壤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57732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利用方式下复垦土壤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 李奇超  李新举 

作者单位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充填复垦  利用方式  有机碳组分  空间分布 

文摘内容 以济宁市粉煤灰充填复垦中的园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复垦土壤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现场分层采集土样和室内化验指标,研究有机碳组分(WDOC、POC、MOC、LFOC、HFOC、MBC)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利用方式的全碳(TC)、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均偏低于对照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TC、SOC和SOCD的大小关系均为复垦园地>复垦林地>复垦耕地。(2)不同利用方式之间有机碳组分差异明显(P<0.05),SOC与各组分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且关系密切。通过对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比重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MOC和HFOC的含量偏低是导致复垦土壤有机碳低于对照耕地的根本原因。(3)根据有机碳组分丰富度指数发现,复垦园地的组分在0—40cm土层恢复较好,复垦林地在40—60cm土层恢复较好,复垦耕地恢复效果一般。在0—60cm土层的综合指数上表现为复垦园地>复垦林地>复垦耕地。通过对3种利用方式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济宁市平阳寺镇的粉煤灰充填复垦地中,利用成园地效果最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