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101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周期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幼虫发育及蛹滞育的影响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1年11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435.622.3
关键词
棉铃虫
地理种群
发育历期
滞育诱导
温周期
光周期
文摘内容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温周期的反应,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广东广州种群(23.08°N,113.14°E)、江西永修种群(29.04°N,115.82°E)、山东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辽宁喀佐种群(41.34°N,120.27°E)在滞育诱导的光周期(L12:D12)条件下,温周期(光期高温20~28℃,暗期低温5和9℃)对幼虫发育和蛹滞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期温度相同时,各地理种群20T(温期thermophase,20℃):5C(低温期cryophase,5℃)(12h光期温度:12h暗期温度)(余此类推)和20T:9C,22T:5C和22T:9C,25T:5C和25T:9C,以及28T:5C和28T:9C之间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平均温度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各地理种群20T:9C(平均温度14.5℃)下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在22T:5C(平均温度13.5℃)下的发育历期(P<0.05);20T:20C(恒温20℃)的幼虫发育历期也显著长于28T:9C(平均温度18.5℃)(P<0.05),表明幼虫发育主要受光期温度的影响。在平均温度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各地理种群温周期20T:9C的滞育率高于22T:5C的滞育率,25T:20C的滞育率也高于28T:9C;各地理种群温周期20T:20C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8T:5C的滞育率(平均温度14.5℃)(P<0.05)。当光期温度相同时,20T:5C和20T:9C,22T:5C和22T:9C,25T:5C和25T:9C,以及28T:5C和28T:9C之间滞育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光期温度是影响棉铃虫滞育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温周期下,幼虫发育历期及滞育率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幼虫历期和滞育率与其栖息地纬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揭示了棉铃虫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纬度的南移而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