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冠下4个主要树种更新幼树树高生长模型



编号 zgly00017247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冠下4个主要树种更新幼树树高生长模型

作者 李武赫  董利虎  李凤日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母体文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1,49(3)

页码 1-8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58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幼树  天然更新  树高生长  混合效应模型 

文摘内容 以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4块标准地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色木槭(Acer mono)等4个主要树种448棵幼树的连年树高生长量数据,从5个备选模型中分别为4个树种选择最优树高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采用R语言对4个树种分别构建了样地水平和样木水平的幼树树高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并进行独立检验。结果表明:4个树种幼树树高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且总体趋势较为明显,在幼树阶段其树高的年增长量差别不大。柯列尔方程或幂函数能较好地拟合4个树种幼树的树高生长过程。将柯列尔方程作为最优基础模型并建立混合效应模型,通过比较赤池信息准则(A_(I,C))、贝叶斯信息准则(B_(I,C))以及对数似然值(L_(L))得出结果,样木水平混合效应模型优于样地水平混合效应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4个树种样木水平混合模型的调整后确定系数(R_(adj)^(2))提高4.16%~20.31%(平均11.13%);均方根误差(R_(M,S,E))降幅较大,为83.92%~89.66%(平均86.32%)。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_(A,E))减小6.8~13.4 cm,平均减小9.78 cm;平均预测误差百分比(M_(P,S,E))降幅较大,为14.4%~49.5%(平均30.85%)。说明样木水平混合模型既能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又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证明了树高生长的差异主要源于随机效应(即幼树个体差异)。本研究所构建的幼树树高生长模型可以为阔叶红松林的生长模拟和森林演替研究提供基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