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评估



编号 zgly00016414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评估

作者 万华伟  夏霖  侯鹏  刘玉平  蔡蕾  彭慧芳  赵书慧  杨奇森  孙晨曦  徐新良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16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脊椎动物  种群数量变化  生境变化  生态系统  东北地区 

文摘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维持和生态过程与功能实现的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和探讨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与生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种调查数据和生境遥感观测数据,以地球生命力指数、生态系统面积和破碎度等指示性指标,综合评估了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201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近70.1%,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近80.9%,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了近180.9%。1980—2010年,湿地物种种群数量减少了近75.7%。1980—2015年期间,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幅分别达到25.2%和32.3%,不断挤占和蚕食着自然生态空间,致使自然生境面积不断减少,减幅约为8.0%。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尤其是森林生境,破碎化指数增加约42.7%。但是,2005年之后,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趋势趋缓,与2005年之后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幅度减缓趋势一致。森林砍伐、人口增长、城镇化、交通建设等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破碎度增加和栖息地质量下降对大型兽类影响比较显著。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