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21906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果实疙瘩病的发生与防治——兼答河北深州市读者
作者单位
唐山市林业局
母体文献
河北果树
年卷期
2000年01期
年份
2000
分类号
S436.61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最初果实
疙瘩
可给态
生长过程
果实畸形
果树
茶翅蝽
干旱年份
发生规律
文摘内容
近年来,苹果、梨、桃的疙瘩病普遍发生,特别是沙滩、海滩、盐碱地果园发病较重,干旱地区和干旱年份发病更重。果实疙瘩病的发生是由于缺硼或蝽象为害引起的。1 疙瘩病的症状 因缺硼而引起的疙瘩果也叫缩果病,因发病的早晚和品种的不同,有干斑和果肉木栓化两种类型。干斑型出现较早,果树落花15天后,症状已明显,幼果果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最后干缩凹陷,形成干斑,病皮龟裂,果实畸形生长,形成疙瘩果,早期脱落。果肉木栓化型,从果树落花后15天至果实采收期陆续发生,最初果实内部产生水渍状病变,很快变成褐色,呈海绵状;疙瘩可发生在果实的任何部位,呈条状分布;幼果期发病,果实变畸形,易早脱落;生长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