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产值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3903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产值的影响

作者 向达兵  雍太文  杨文钰  于晓波  郭凯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0年06期

年份 2010 

分类号 S344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产值 

文摘内容 通过3年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和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4种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方面,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最低,分别为1189kg.hm-2和215m3.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比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分别低10.6%和84.7%.在土壤肥力方面,3种小麦/玉米/大豆模式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15.7%、18.2%、55.2%和25.9%,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模式次之,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最低.在作物产值方面,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总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8809元.hm-2和12619元.hm-2,比其他几个处理分别增加2.2%~20.6%和3.8%~32.9%,总体效益最好.总之,小麦/玉米/大豆模式比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作物产值.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