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4823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杜桂娟  蔡倩  冯良山  杨宁 

作者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作节水工程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7年09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344.2  S662.2 

关键词 间作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土地生产力  经济效益 

文摘内容 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谷子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仁用杏单作、花生单作、谷子单作、甘薯单作7个种植模式,探讨了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作物与单作产量差异显著(P<0.05),3年间作花生、谷子、甘薯产量比单作平均减少62.90%、54.88%、64.32%,间作仁用杏与单作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仁用杏作物间作影响间作花生产量降低的因素为百粒重、荚果干重和仁干重,影响间作谷子产量降低的因素为穗长、穗粗和穗重,影响间作甘薯产量降低的因素为鲜重和干重;仁用杏谷子间作边3行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作差异不显著(P<0.05),这也是间作谷子产量降低较少的原因之一;仁用杏作物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00,说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仁用杏谷子间作模式要优于其他模式,仁用杏谷子间作的土地生产力比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分别高5.15%、5.93%;相关分析发现,土地当量比与作物偏土地当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0**),与收获指数呈负相关(r=-0.299);仁用杏谷子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别比仁用杏花生、甘薯间作高5.20%、7.88%。综合分析认为,仁用杏谷子间作最能够适宜当地生态环境,在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