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061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强震区泥石流流域崩滑体物源时空演变特征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20年03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P642.23
关键词 强震区 泥石流 崩滑体 时空演化
文摘内容 为探究强震区泥石流崩滑体物源的演化特征,选择汶川强震区典型泥石流流域的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崩滑体物源解译,建立了研究区震后崩滑体物源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并分析了其演变与高程、坡度、坡向、距沟道距离等关键控制因子的关系。通过多期解译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泥石流流域崩滑体物源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08—2017年五期影像解译的物源面积分别为15.32 km~2,9.04 km~2,7.66 km~2,4.40 km~2,3.6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8.25%,22.58%,19.13%,10.99%,9.06%;物源数量分别为1 797处,1 510处,1 245处,617处,602处,且研究区的物源面积在震后近十年内以对数函数模式演化。2008—2017年研究区崩滑体物源集中发育的高程区间逐渐由1 400~1 600 m转变为1 800~2 000 m,有向高海拔方向发展的演化趋势;多期崩滑体物源发育的优势坡度区间均为40°~45°,优势坡向为S,SE;崩滑体物源的发育与距沟道距离表现为负相关,区域内暴发大规模泥石流事件后,距沟道距离对物源发育的控制作用也会发生较大波动。研究成果对于丰富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理论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