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辽河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



编号 zgly00015673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辽河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

作者 芦晓峰  熊智  张亦舒  刘冰  王铁良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辽宁环境监测试验中心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3.62 

关键词 芦苇湿地  沉积物  有机质  时间  空间 

文摘内容 以辽河河口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湿地土壤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SOM)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近河区和远河区的芦苇湿地沉积物中SOM含量受时间影响显著,其中在9月份和10月份SOM含量较高,9月份SOM含量出现最大值。空间变化上,纵向上只有表层0—10cm深度和其他深度(10—20cm,20—30cm,30—40cm,40—50cm)以及10—20cm与40—50cm深度的SOM含量上有显著的差异,其他深度间差异并不明显。远河区湿地沉积物在4月、5月、6月、9月、10月份时,0—10cm和10—20cm深度的沉积物中SOM含量较高,最大值多数在0—10cm深度的沉积物上。在7月份和8月份时,0—10cm深度沉积物的SOM含量最低。近河区湿地沉积物中SOM含量变化与远河区相比有差异,在4月、5月、6月、7月、8月份时受地表径流影响较为明显,SOM含量的最大值并不显著,各深度间SOM含量相差不大,20—40cm深度的SOM含量略高。在9月、10月份,SOM最大值在0—10cm深度的沉积物上,其他深度SOM含量相差不大。并且纵向上各深度间的SOM含量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横向上在S1—3与S2—3位于缓冲区与试验区的交界处,SOM含量较高;S1—6与S2—6和S2—7位于缓冲区与核心区的交界附近且SOM含量较高,这些点的SOM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各点的SOM含量。通过研究SOM含量的时空变化,更加清楚地认识SOM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和开发芦苇湿地以及控制湿地污染,探究碳储量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