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编号 zgly00004580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作者 郝彦宾  王艳芬  孙晓敏  黄祥忠  崔骁勇  牛海山  张亚红  于贵瑞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宁夏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母体文献 中国科学: D辑 

年卷期 2006,36(A01)

页码 174-182

年份 2006 

分类号 S812  S718.56 

关键词 羊草草原  CO2通量  光合有效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光饱和现象 

文摘内容 用涡度相关技术测量了内蒙古羊草草原2003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观测表明, 两个生长季的CO2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根据其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具有两个吸收高峰, 其特点是在午间出现了碳交换通量的降低, 这种现象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现象一致; 另一种类型是只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午间。CO2通量的吸收和排放的日最大值在两个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2003年均发生于7月, 分别为-7.4g2m^-2·d^-1(白天)和5.4g·m^-2·d^-1(夜间), 而2004年发生在8月, 分别为-12.8g·m^-2·d^-1(白天)和5.8g·m^-2·d^-1(夜间).2003年128d的植物生长期内, 整个生态系统白天固定了294.66gCO2·m^-2, 同时期夜间释放了333.14gCO2·m^-2; 在2004年116d的生长期内白天固定了467.46gCO2·m^-2, 夜间释放了437.17gCO2·m^-2.根据两个生长季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 在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生态因子中, 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连续的降雨会引起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的降低: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决定白天CO2通量的主要是PAR, 二者呈双曲线关系; 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 CO2通量显著低于适宜土壤湿度状况下的CO2通量, 且当PAR〉1200μmol·m^-2·s^-1时, 生态系统出现了光饱和现象; CO2通量明显地被高饱和水汽压差(VPD)所抑制; 夜间CO2通量主要依赖于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协调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