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腐殖质消长动态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347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腐殖质消长动态的影响

作者 侯淑艳  窦森  刘建新  曲晓晶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6年04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41.4 

关键词 培养温度  玉米秸秆腐解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比例(PQ)  富里酸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下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添加玉米秸秆为对照,将添加玉米秸秆的土壤于10,25,40,55℃培养360d,研究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0~360d)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及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相对比例(PQ)的影响。【结果】在同一培养温度和时间下,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玉米秸秆处理土壤SOC和WSS的含量总体降低,HE和FA含量总体则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添加玉米秸秆土壤PQ值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到105d时降至最低,之后随着时间延长,PQ总体增加。从不同温度条件看,40℃下培养105~210d时,PQ值均较低。【结论】培养温度越高越利于土壤中SOC、HE和HA的分解与转化,40℃培养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生成的FA最多。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