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编号 zgly000157316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 陈保冬  李雪静  徐天乐  谢伟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48.122.3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构建机制  尺度  生态位理论  中性理论 

文摘内容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普遍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系。AMF能够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AMF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和群落构建机制,对于理解AMF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总结了AMF生物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提出了AMF生物地理学研究理论框架。认为AMF在自然界中并非简单随机分布,宿主植物、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共同决定AMF的群落结构,不同尺度下的AMF群落构建符合生态位-中性连续统假说,但在不同尺度下这些驱动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在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下,AMF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受地理距离和气候因子的影响,中性理论的作用大于生态位理论。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宿主植物和环境因子对AMF群落的影响胜过地理距离和扩散限制的作用,生态位理论取代中性理论在AMF群落构建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很多研究发现,同一生境中AMF的群落构建机制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在野外调查和公共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整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AMF生物地理学理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