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球囊线蚓对西洋参根的取食量及其世代繁殖力



编号 zgly000166763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球囊线蚓对西洋参根的取食量及其世代繁殖力

作者 赵利敏  马桂兰  郭素芬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9年06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435.675 

关键词 球囊线蚓  西洋参  繁殖力  存活率  取食量 

文摘内容 【目的】扩充球囊线蚓(Enchytraeus bulbosus Nielsen&Christensen)的生物学理论,并估算这种新害虫对西洋参的危害及损失程度。【方法】设计9阶培养温度与3级亲代新成蚓初始密度互作的二因素试验,对球囊线蚓实验种群培养、观测1代,提取6个属性或数组变量,经方差分析确定多项处理效应,研究培养温度和初始密度对其亲代成蚓存活率、繁殖力和子代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培养温度(T)对亲代成蚓存活率(SR)、培养期(RP)、F1代成虫当量(AE)、亲代均殖数(PCR)和亲代日均殖数(DMR)造成显著或极显著影响。SR值在12.0~30.1℃达87.1%,但在9.9和33.0℃显著下降。RP值在9.9~30.1℃随T升高而迅速缩短。在9.9~27.1℃,AE均值为64.3,PCR均值为35.9,二者都在30.1℃显著下降。DMR值随T升高而显著上升,在27.1℃达到最高,然后骤降。T对F1代新成蚓的取食量(FA)无显著影响,FA均值为鲜参根粉1.19mg/AE。初始密度(N0)对RP、AE、PCR、DMR和FA作用显著,但对SR不显著。AE随N0升高而显著上升,PCR或DMR都随AE升高而显著下降,此趋势揭示F1代个体间存在拥挤效应。FA亦随AE升高而显著下降,说明F1代混合群对食物强烈竞争,并构成球囊线蚓取食西洋参宿根的损失系数。【结论】SR、AE、PCR和DMR共同反映球囊线蚓亲代成蚓存活与繁殖特性,而FA则揭示子代新成蚓对西洋参宿根的取食量,这些属性都可用于估算球囊线蚓田间种群及其对西洋参的损害程度,以便测报并有效防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