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作物对黑土中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3722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作物对黑土中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 苗淑杰  韩晓增  乔云发  周连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土壤通报 

年卷期 2009年01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158.3 

关键词 作物品种  磷形态  有效性 

文摘内容 以可利用磷基本耗竭的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种植羽扇豆、大豆和玉米后,土壤中各种有机磷和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可利用磷源基本耗竭的土壤上种植作物,作物生长的潜在磷源主要是O-P和Al-P。对于O-P形态磷,种植羽扇豆、大豆和玉米后土壤中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5%、15.0%和15.0%,Al-P分别降低了17.5%、-2.5%和10.2%。这说明不同品种作物利用土壤中各形态潜在磷源的能力不同。减少的无机磷主要供给源有所不同,羽扇豆主要是Al-P和O-P;大豆为O-P;玉米为Al-P和O-P。土壤中的有机磷库以MLOP和MROP为主,此外,土壤中LOP、MLOP和HROP含量受作物影响较小,而MROP受作物的影响较大。种植羽扇豆、大豆和玉米后土壤中的MROP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74.5%、63.7%和36.4%。可见,羽扇豆对土壤中MROP形态有机磷的分解矿化或转化能力最强。羽扇豆对HROP形态有机磷的影响明显比大豆和玉米大,种植羽扇豆后土壤中HROP含量比种植大豆、玉米和对照土壤低47.1%、42.9%和47.6%。种植作物显著地影响着土壤中MROP形态有机磷的含量,但是不同作物作用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作用的大小顺序为大豆>羽扇豆>玉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