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50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崔艳红
毕华兴[1
2
3
4]
侯贵荣
王宁
王珊珊
赵丹阳
马晓至
云慧雅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1,43(1)
页码
77-87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4.7
关键词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主成分分析
刺槐林
林分密度
林龄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在不同林龄和密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提供功能导向的调控依据。【方法】在野外采用双环法测定不同林龄(15、25和35年)以及不同密度(800、1200、1600、1800和2200株/hm2)刺槐林的土壤入渗过程,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密度、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渗透速率的相关性。【结果】(1)在一定程度上,稳渗速率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林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2)对不同林龄及不同密度刺槐林的土壤入渗过程模拟发现常用的4种模型(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对该研究区刺槐人工林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其中通用经验模型的平均回归系数(0.977)》Horton模型的平均回归系数(0.958)》Kostiakov模型的回归系数(0.953)》Philip模型的回归系数(0.945),即认为通用经验模型拟合效果更好;(3)通过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密度、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呈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初始含水量是影响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子;1~2 mm水稳性团聚体、土壤密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稳渗速率的主要因子;影响平均入渗速率主要因子是土壤初始含水量和0.5~1 mm水稳性团聚体。【结论】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800~2200株/hm2),随着刺槐林林龄和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结构不断改善,土壤入渗性能逐渐提升,且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35年刺槐人工林土壤入渗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