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62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针叶C、N、P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
陈黎
刘成功
钱莹莹
唐晓蝶
王生树
李志东
李燕
崔珺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母体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21,45(5)
页码
53-61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92.99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
针叶养分元素
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重吸收率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针叶C、N、P生态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特征,揭示南方红豆杉的养分限制格局和养分高效利用策略,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高质量种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针叶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分析针叶的生态化学计量、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南方红豆杉针叶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79.67、22.52和2.21 g/kg,碳氮质量比(C∶N)、碳磷质量比(C∶P)、氮磷质量比(N∶P)分别为21.74、226.25和10.55;N与P、C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与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长季中,南方红豆杉针叶C含量最稳定,变异系数为3.90%,P含量的变异系数(22.43%)大于N(15.34%)。研究区南方红豆杉在生长季(6—11月)针叶C与N含量均表现为先平缓上升后显著下降趋势,8月达到高峰并持续到9月,C含量10月最低,N含量11月最低;P含量则表现为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在9月达到峰值,且显著大于其他各月份;针叶中C∶N和N∶P的变化比C∶P更稳定,且P含量决定了C∶P和N∶P的动态变化。南方红豆杉针叶N重吸收率和P重吸收率分别为19.33%和22.16%,且P重吸收率与衰老叶P含量、C∶P呈显著负相关,与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区内,9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针叶具备较好的C储存能力和养分资源竞争力,N、P重吸收率较低,养分在针叶中的驻留时间较长,生长未受到N、P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