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82395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淮麦区部分主推冬小麦品种越冬及拔节期的抗寒生理研究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3(1)
页码 40-48
年份 2013
分类号 S521.110.1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冬小麦 冬季抗冻性 春季抗寒性 抗寒生理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冬小麦冬春季抗寒生理, 探讨冬季抗冻性与春季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较大的陕229、皖麦38、淮麦20、小偃22、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周麦18等8个小麦品种, 在越冬期、拔节期自然低温及药隔期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条件下, 测定小麦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WSS)、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Pr)等抗寒生理指标, 结合表型分析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在越冬期, 冬性小麦陕229和半冬性小麦皖麦38、淮麦20的Pro、WSS含量及SOD活性较高, MDA含量较低, 其冬季抗冻性表现最好, 弱春性小麦小偃22则表现相反, 其余品种的上述各生理指标表现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且冬季抗冻性以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优于周麦18和小偃22。在拔节期, 陕229、皖麦38、淮麦20、西农979的MDA含量低, SOD活性和WSS含量高, 拔节早期Pro含量高, 其春季抗寒性表现较好; 在拔节期自然降温及药隔期低温处理条件下, 郑麦366、陕麦139的SOD活性均较低, 且抗倒春寒能力较差, 推测SOD活性可以作为小麦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别指标。小偃22在各阶段的SOD活性及WSS含量均较低, 在药隔期前后Pro含量最高, 而周麦18在雌雄分化期自然降温后的Pro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这可能是二者拔节期抗寒性好于郑麦366、陕麦139的潜在原因。【结论】:小麦品种春季抗寒性与冬季抗冻性表现不一致, 说明小麦越冬期抗寒性与拔节期抗寒性的生理机理存在差异, 春季抗寒性可能是在各生理调节物质的协同调控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