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967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广西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研究
作者
孙恢鸿
农秀美
黄福新
陈永惠
吴妙桑
李道远
陈成彬
林登豪
李容柏
陈学毅
陈碧林
作者单位
广西农科院植保所
广西农科院品资所
广西农科院品资所
母体文献
广西植保
年卷期
1988年02期
年份
1988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抗白叶枯病
抗性鉴定
抗性育种
纯合体
抗源
自然杂交
抗病品种
遗传资源
接菌
文摘内容
野生稻是水稻抗性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对野生稻资源的搜集、评价和利用都十分重视.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经多方努力,但迄今仍无较理想的防治药剂,惟有抗病品种既可防治病害,又简而易行,并不污染稻谷和农业环境,有利于维护稻田生态平衡.为了发掘更多更好的新抗源,使抗性基因多样化,1980年来,我们特对广西普通野生稻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测定.供测材料共1630份.在测定中,以田间人工接菌为主,全部经过初筛和复筛,有的还进行了多菌株稳定性测定.每次测定均加入栽培稻我国通用抗感对照种IR26和全刚30号.据测定结果:①不同来源普通野生稻间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分布地,同一分布地不同类型、甚至同一分布地同一类型野生的抗性也不尽相同.按初步统计,抗性好的81份,占4.97%;抗性较好的247份,占15.15%;较感病的256份,占15.71%;感病的1046份,占64.17%.③所发掘的抗性材料,因各自存在有不同的自然杂交现象,故这些材料并非都是一个抗性纯合体.为更好地提供利用,尚需采用花培或连续逐代套袋与再抗性鉴定,以纯合抗源.③野稻叶片太长,抗性也较好,进行抗白叶枯病测定,不宜采用栽培稻现行分级标准.本测定均量叶片病斑长度,且与同日期接菌的IR26作比较,凡比IR26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