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692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下黑土密度分组中碳、氮的分配变化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08,(1)
页码
112-119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密度组分
结合态腐殖质
黑土
文摘内容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会影响有机质在土壤及其各组分中的分布,是控制土壤有机质储量的重要因子。通过对黑土有机碳、氮含量的估算,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轻组、重组有机碳、氮含量和结合态腐殖质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及有机碳、氮的消长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0~20cm土层总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有机碳库储量显著提高;(2)游离态轻组(Free—LF)和重组(HF)有机碳和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闭蓄态轻组(Occluded—LF)有机碳和氮在土壤中呈随机分布;(3)游离态轻组的C/N比高于全土和其他组分,易受微生物作用而降解,是土壤不稳定碳库的主要成分;(4)松结态胡敏酸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土壤肥力随着胡敏酸的增加而提高。农田有机培肥不但能够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量,也能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抵押大气CO2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