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的形态及生理可塑性



编号 zgly000071212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的形态及生理可塑性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 伍红琳  高毅  孙庆业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0(5)

页码 470-474

年份 2010 

分类号 Q14 

关键词 铜尾矿废弃地  白茅  克隆生长  可塑性  铜陵 

文摘内容 白茅是一种恶性杂草,对极端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作为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优势物种,白茅在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形成大面积的白茅群落.本研究以铜陵杨山冲尾矿废弃地自然生长的白茅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异质微环境下白茅形态和生理可塑性的表达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 (1)不同样方苗的数量(SN)、苗高(SH)、根茎间隔子长(RD)、根茎总长(TLR)具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74%、59%、40%、78%;随基质养分水平的增加,SN、TLR显著增加,而SH、DR则明显减少,表现出很强的形态可塑性;(2)不同样方中,白茅根茎中还原糖(RS)、总磷(TPR)和总氮(TNR)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11%、74%和40%;根茎中的TPR和SS含量随基质养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形态可塑性相比,白茅根茎生理可塑性较小,生长尾矿上的白茅主要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尾矿环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