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897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下游酷暑与冷夏的分析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江苏省气象台北京
南京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1992年04期
年份
1992
关键词
酷暑
冷夏
副高
梅雨型
ITCZ型
文摘内容
长江下游的酷暑与冷夏是旱涝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灾害性天气,本文以南京为代表,确定了长江下游酷暑年和冷夏年的三条标准。盛夏(7—8月)温度主要决定于7月平均温度T,并与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以及印度季风低压—ITCZ有关。在酷暑年,印度低压更为频繁而强烈,位置略偏南;副热带高压较强,且直接控制江淮流域。100hPa青藏高压明显偏强,位置偏北偏东;青藏高原上常有500hPa暖中心东移。冷夏年三种成因:一是冷空气较强,梅雨明显而持久;二是ITCZ和热带系统强而活跃,盛夏频繁影响长江流域;三是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混合型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