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8233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水文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陈孙华
作者单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3(2)
页码
48-52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14.7
关键词
演替阶段
土壤孔隙度
土壤渗透性
土壤水文特征
衡阳
文摘内容
以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恢复阶段(Ⅰ)、灌草恢复阶段(Ⅱ)、灌丛恢复阶段(Ⅲ)与乔灌恢复阶段(Ⅳ),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特性、土壤蓄水性能、土壤渗透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0~60cm)差异明显,且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0.05),土壤容重均值大小顺序为: 草坡恢复阶段(Ⅰ)〉灌草恢复阶段(Ⅱ)〉灌丛恢复阶段(Ⅲ)〉乔灌恢复阶段(Ⅳ)(p〈0.05),土层的总孔隙度的变动均值的大小顺序为: 乔灌恢复阶段(Ⅳ)〉灌丛恢复阶段(Ⅲ)〉灌草恢复阶段(Ⅱ)〉草坡恢复阶段(Ⅰ)(p〉0.05);各演替阶段土壤平均初渗速率的大小顺序为: 乔灌恢复阶段(Ⅳ)〉灌丛恢复阶段(Ⅲ)〉灌草恢复阶段(Ⅱ)〉草坡恢复阶段(Ⅰ),范围为1.90~81.57mm/min,土壤平均稳渗速率由大至小的顺序为: 乔灌恢复阶段(Ⅳ)(51.53mm/min)〉灌丛恢复阶段(Ⅲ)(1.17mm/min)〉草坡恢复阶段(Ⅰ)(1.00mm/min)〉灌草恢复阶段(Ⅱ)(0.90mm/min);各演替阶段土壤非毛管持水量由大至小的顺序为: 乔灌恢复阶段(Ⅳ)〉灌丛恢复阶段(Ⅲ)〉灌草恢复阶段(Ⅱ)〉草坡恢复阶段(Ⅰ),土壤涵蓄降水量的大小顺序为: 乔灌恢复阶段(Ⅳ)(150.5mm)〉草坡恢复阶段(Ⅰ)(143.61mm)〉灌草恢复阶段(Ⅱ)(137.38mm)〉灌丛恢复阶段(Ⅲ)(124.2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