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洱海流域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编号 zgly00013942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洱海流域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作者 张敏  蔡庆华  唐涛  汪兴中  杨顺益  孔令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1年08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空间分布  高原湖泊  洱海  群落相似 

文摘内容 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茈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以期阐明该流域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与水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洱海底栖动物密度为1556ind·m-2,生物量8.9g·m-2。主要以摇蚊、霍甫水丝蚓和萝卜螺为密度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43.5%、39.5%和8.6%;生物量优势种为刻纹蚬、萝卜螺和摇蚊。GIS插值显示,洱海北部密度最高,中部沿岸区生物量最高,南部密度和生物量均较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湖岸区较高。其余3个湖泊以线虫、摇蚊科、颤蚓科和幽蚊科为主,其中以茈碧湖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260.8ind·m-2和1.14g·m-2)。CCA分析表明:洱海底栖动物主要受水体TP和Ca2+浓度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4%和27%;西湖与洱海群落组成最相似,主要由水体中较高的TN含量引起。对比历史数据可知,洱海寡毛类和摇蚊科比例继续增加,表明湖泊有机污染进一步加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