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826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桉树青枯病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
学科分类 220.3010;森林病理学
作者 吴耀军
作者单位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广西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06,35(4)
页码 279-285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63.1
关键词 桉树 青枯病 抗病品系 发生规律 风险发生区 控制技术
文摘内容 桉树青枯病的病原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茄拉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Yabuuchi et al.], 主要以生理小种1号、生化变种3菌系侵染为害。近10多年来由于桉树造林以无性系为主, 在具备发病条件时, 感病无性系的发病率可达30%-90%以上。由于茄拉氏菌生理小种1号为高温型菌系, 在高温高湿和大风气候条件下易爆发成灾; 桉树青枯病是单年流行病, 有一定数量病原, 气候因素有利于发病, 桉树青枯病就大发生; 易感病的树种1~3年生期间, 青枯病可连年流行, 随树龄增大病害流行逐渐缓慢, 其中以1年生林发病率最高, 4年生后基本不发病。桉树青枯病发生危害的程度具有明显区域差异, 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可以将桉树栽培区划分为高风险发生区、中风险发生区和低风险发生区。桉树青枯病的初侵染源为带菌土壤、带菌苗木和农家肥。在桉树青枯病高风险发生区, 感病品系在沙土、壤土和粘土造林地均可严重发病, 但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或以农家肥为基肥时, 抗病品系也可严重发病; 在中风险发生区, 感病品系主要在坡下低洼积水处发病, 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以农家肥为基肥或以带病苗木造林的林地严重发病; 在低风险发生区, 感病品系主要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以农家肥为基肥或以带病苗木造林的林地发生。目前, 国内外对桉树青枯病仍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桉树青枯病发生与流行规律, 提出桉树青枯病可持续控制策略: 实行植物检疫, 培育无病苗木, 减少病原菌初侵染源; 采取科学营林技术, 减少病原菌的种群数量, 降低发病率; 合理布局桉树品种(系), 充分利用桉树良种资源; 培育多类型抗病品种(系), 以多品系混合造林减缓病原菌进化, 形成专化型新菌系。并提出具体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