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民勤绿洲区苜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5667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民勤绿洲区苜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

作者 耿艳香  王立  杨彩红  王军强  赵旭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2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3.62 

关键词 苜蓿  土壤  有机碳组分  垂直分布 

文摘内容 为了解西北民勤绿洲区紫花苜蓿种植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民勤绿洲区3a(A3)、14a(A14)和22a(A22)苜蓿种植地为研究对象,以棉花种植地(CK)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以及室内测试分析,对土壤中的全部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颗粒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变化趋势并对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棉花种植地,22a苜蓿地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3.9%和95.4%。3~22a苜蓿地较棉花种植地(CK)的TOC、LFOC、HFOC和MBC分别表现出175.0%,1 416.0%,47.8%和216.0%的增长幅度,变化差异较为显著。在垂直剖面上,棉花种植地(CK)显著低于苜蓿地LFOC、POC、MBC含量,并随土层加深而不断降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FOC与TOC显著正相关(p<0.05)。苜蓿种植年限、土层以及这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对POC/TOC产生显著影响(p<0.01),对TOC、LFOC、HFOC、POC、MBC、LFOC/TOC、HFOC/TOC和MBC/TOC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1)。苜蓿种植提高了土壤质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盐碱性,连续种植14a是苜蓿最为合理的种植年限,同时苜蓿种植有利于0—60cm垂直土层有机碳组分的累积,尤其对TOC、LFOC和MBC的增长效果极其显著。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