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504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林群落幼苗库动态特征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单位 河南宝天曼科研监测中心 国家林业局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 2011,24(5)
页码 572-578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92.189
关键词 栎类群落 幼苗库 更新演替 林火干扰
文摘内容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在地表火干扰后栎林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 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 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 灌木幼苗数量减少, 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 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 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 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 平均达到(2.30±2.9)株·(10m2)-1; 林下幼苗库恢复1年与恢复10年之间、恢复15年和对照林的密度差异显著, 但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的幼苗库与对照林的幼苗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 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 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相邻恢复阶段共有的幼苗物种较多, 相似系数较大, 以每2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栎林群落进行比较, 其共有物种数量为4~17种。随演替时间的增加, 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 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 到植被恢复后5年, 栎类群落林下没有发现根蘖苗生存, 而林下灌木幼苗也在恢复10年的群落内消失。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级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 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