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172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豆小卷叶蛾Matsumuraeses phaseoli(Matsumura)的初步研究1.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
呂錫祥
作者单位
西北农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学报
年卷期
1965年03期
年份
1965
关键词
豆小卷叶蛾
Matsumura
生物学特性
交配囊
幼虫孵化
腹节
产卵量
雄蛾
越冬代成虫
补充营养
文摘内容
豆小卷叶蛾是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卷食芽、叶、花簇,并蛙食莢、粒、嫩茎等部。一般大豆受害,株高減低14—48%,結莢数減少11—27%左右。成虫体色暗褐,翅展16—20毫米。下唇須伸向前方,側視呈三角形。前翅中室外側有一黑斑。M脉在翅基的一段消失,Cu1自中室下角伸出弯向前方。雌蛾翅韁3条,交配囊体具交配囊片2枚。雄蛾翅韁1条,第八腹节具侧味刷。卵扁薄呈椭圓形,长径0.56—0.75毫米,初产黄白色,在发育阶段卵面依次出現紅色小点。幼虫共5龄,老熟时体长11—14毫米。体青微褐,头部褐色,两侧有黑色楔形纹。腹足趾鈞双序全环,臀櫛5—8齿。蛹褐色,体长7—9毫米,雌蛹生殖孔生于第八和第九腹节,雄者位于第九腹节。此虫在武功地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发生于4、5月,第一代多为害草木樨等。第二代发生于6、7月,主要为害春播豆类。第三代发生于8月,主要为害夏播豆类。第四代发生于9、10月,发生較早的为害夏播豆类,迟的为害草木樨和野生豆类等。成虫夜出,飞行力強,对强的灯光和黑光灯有趋性。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密切关系。卵散产于豆株下部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須爬至上部幼嫩芽叶始能取食生活。已发現寄圭11种,有些生物学特性在防治上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