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683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农业科学
年卷期 2008,41(4)
页码 1073-1082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8.3 S143.1
关键词 淹水培养 氮素矿化 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可矿化氮
文摘内容 【目的】淹水培养法提取态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研究黄土高原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10种农田土样起始可溶性有机氮(SON)、矿质氮(Nain)及间歇浸提长期淹水培养期间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累积量、易矿化和难矿化氮素矿化势(分别ND和Ng表示)及其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分析SON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供试土样起始SON平均为23.9mg.kg^-1,是起始可溶性总氮的28.8%、金氮的2.4%。淹水培养提取态可溶性氮(TSN)中,SON所占比例更高,几乎与铵态氮相当。经过217d淹水培养,浸提出的SON平均为118.1mg·kg^-1,占TSN累积量的46.4%。ND与全氮关系密切:在不包括与包括SON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P〈0.01)和0.88(P〈0.01)。不同土壤ND和易矿化氮矿化速率(KD)差别很大,干湿砂质新成土和黄土正常新成土的ND小于土垫旱耕人为土。考虑SON后KD值减小,而难矿化氮矿化速率(Ks)增加。【结论】淹水培养期间铵态氮累积量是评价可矿化氮的较好指标,不仅适宜于第一季作物,而且也适用于连续两季作物;SON累积量不能单独作为反映可矿化氮的指标,但用ND反映土壤可矿化氮潜势时,包括SON后更加准确;TSN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可矿化氮。铵态氮和TSN累积量及ND在反映两季作物土壤可矿化氮时效果更好,包括SON后TSN及Nn在评价土壤供氮持久性时更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