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研究概述



编号 zgly00003449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研究概述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吕超群  孙书存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生物系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8(5)

页码 692-703

年份 2004 

分类号 Q148 

关键词 陆地  生态系统  碳密度  植被  土壤 

文摘内容 准确了解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 对于估算和预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和土壤的碳存储能力、判定碳汇、制定缓解全球变化的合理政策措施, 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现有研究中发现的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的独特特点。在全球尺度上, 植被碳密度分布与植物生物量格局基本一致, 除北方森林外其余大部分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土壤碳密度则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陆地生态系统中北方森林和热带森林的总体碳密度最高, 不同的是, 前者的碳主要集中在土壤中, 而后者则集中在植被中。但在区域尺度上, 由于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影响, 这种规律性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不起作用。水热条件、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等是碳密度空间格局形成和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在某一特定区域, 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抑制呼吸和分解作用来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综合分析特定时空条件下各因子对碳存储量的影响是解释碳密度分布现状, 预测碳密度格局变化的关键, 但目前的研究对各项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影响强度及多个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是很清楚, 需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力度。碳密度研究中的数据获取、机理分析和过程模拟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有必要建立规范统一的碳密度测量估算系统和更为精准有效的估算模型, 进行多尺度、多精度水平的综合研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