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658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
作者 农友 卢立华 贾宏炎 雷丽群 明安刚 李华 王亚南 韦菊玲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 2017年02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岩溶区 恢复模式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4种不同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收获法研究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采用异速生长模型来估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并参考IPCC根茎比来量化乔木的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林下植物85种,隶属于46科,81属,其中,灌木植物25科,46属,50种;草本植物21科,35属,35种;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林(166.66 t·hm-2)>任豆林(48.61 t·hm-2)>吊丝竹林(36.54 t·hm-2)>灌草坡(0.96 t·hm-2)。[结论]不同恢复模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最高的为灌草坡(16种),其次为任豆林(15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12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任豆林(12种),其次为灌草坡(10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4种)。自然恢复林乔木不同组分生物量与任豆林、吊丝竹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草坡的灌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吊丝竹林、任豆林、自然恢复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吊丝竹林、任豆林的灌草生物量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灌草坡与自然恢复林的灌草生物量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