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方式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特征



编号 zgly00015294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方式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特征

作者 李红运  辛颖  赵雨森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5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土壤团聚体  微生物量碳  K2SO4浸提碳 

文摘内容 为探讨不同恢复方式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团聚体形成及其团聚体碳循环的影响,以大兴安岭1987年重度火烧后分别经过人工恢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天然恢复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和团聚体K2SO4浸提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间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K2SO4浸提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大小关系均是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2)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呈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大团聚体显著高于微团聚体(P<0.05),土壤K2SO4浸提碳主要分布于1~0.5mm粒径及其更大粒径团聚体中。(3)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富聚于土壤表层(0—5cm),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除>2 mm和2~1mm粒径外,其余粒径团聚体K2SO4浸提碳含量呈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4)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K2SO4浸提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和K2SO4浸提碳之间有密切联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