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14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南济源人工引水渠隧道蝙蝠冬眠生态学特征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7)
页码 2605-2613
年份 2022
分类号 G62
关键词 蝙蝠 冬眠场所 引水渠 冬眠生态特征
文摘内容 2017—2020年期间,每年1月份对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布袋沟水库人工引水渠隧道内蝙蝠进行冬眠生态学特征调查,共发现2科5属7种蝙蝠在此冬眠,包括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小菊头蝠(R.pusillus)、华南水鼠耳蝠(Myotis laniger)、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金管鼻蝠(Mu.aurata)、奥氏长耳蝠(Plecotus ognevi)和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马铁菊头蝠是优势种(约52%—73%的冬眠个体),其次是小菊头蝠(约19%—37%)、华南水鼠耳蝠(约5%—8%),其余蝙蝠物种数量不足3%。2017—2020年冬眠蝙蝠个体总数呈增长趋势,但仍少于早期报道的数量。有42个隧道每年均有蝙蝠冬眠,而且不同年度冬眠数量也不尽相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隧道长度可能是影响蝙蝠冬眠栖息场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Adjusted R^(2)=0.208,P=0.001)。每个隧道内,蝙蝠具有不同的冬眠栖点位置,约4/5的蝙蝠选择温暖且环境相对稳定的隧道深处(》 30 m)作为冬眠栖点,超过95%的个体选择长度》 60 m的隧道冬眠。蝙蝠具有不同的冬眠方式,绝大多数个体采用独栖方式进行冬眠(》 90%),少数采用聚集方式。不同的冬眠栖点和冬眠方式可能有利于冬眠成本优化。此外,栖点温度与蝙蝠体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98,P《0.001),而且蝙蝠冬眠期间的栖点温度具有种内和种间差异。研究结果为我国蝙蝠种群保护和冬眠场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