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910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固沙灌木林生态系统演变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8)
页码 1974-1980
年份 2005
分类号 Q149 Q151
关键词 草原化荒漠 荒漠植被 分形维数 土壤性状
文摘内容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沙坡头地区栽植于1956、1964、1981、1987年的无灌溉人工植被固沙群落浅层土壤分形特征、植被盖度、物种特征、生物量、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 以及群落土壤物理和土壤养分特征, 并与流动沙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化荒漠地区, 首先利用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对流动沙丘进行固定, 然后栽植灌木柠条、花棒等和半灌木油蒿, 经过40多年的稳定演变, 该区域逐渐形成由矮灌木与草本植物覆盖, 以及隐花植物与微生物土壤结皮复合的固定沙丘景观。在人工植被固沙防护体系稳定演变过程中, 浅表层土壤的细粒化和养分富集化特征, 微生物土壤结皮与亚表层土壤厚度, 以及浅表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均随固沙年限的延长趋于显著增加。而土壤微生物数量、植被盖度、植物种数等生物群落学属性在固沙年限达40a左右时, 已趋于最大, 尔后呈缓慢下降趋势。随着固沙年限的增加, 灌木树种不断衰退减少, 当固沙年限逾17a之后, 群落生物量增至峰值后略有下降。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流动沙丘被人工植被固定年代越久远, 浅表层(0~3cm)土壤粘粒含量(4.50%)越高, 其分形维数越大(D=2.4083), 表明人工植被固沙防护体系浅表层土壤结构变得越紧实, 流动沙丘(D=2.0484)在人工植被的固定作用下, 发生逆转的趋势越显著, 沙丘日趋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