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调水调沙工程黄河口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和砷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编号 zgly00016414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调水调沙工程黄河口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和砷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作者 田莉萍  孙志高  王传远  孙万龙  黎静  陈冰冰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15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TV148  X143 

关键词 重金属  砷  污染来源  生态风险  黄河口 

文摘内容 为了明确调水调沙工程长期影响下黄河口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基于2012年黄河口近岸2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ICP-MS测定重金属(Zn、Cr、Ni、Pb、Cu、Cd)和砷(As)含量,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和As的平均含量表现为As>Zn>Cr>Ni>Pb>Cu>Cd。Cr、Ni、Cu和Pb四种元素的分布规律较为一致,整体呈现出近岸和近黄河口高而远离河口和岸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Ni、Cu、Pb、Zn与粘土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而Cd、Cr和As与其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近岸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和As的平均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顺序整体表现为Cd>As>Ni>Pb>Cu>Cr>Zn。就潜在生态风险(RI)而言,研究区域18.52%的站位属轻微生态危害,70.07%的站位属中等生态危害,7.41%的站位属强生态危害,Cd和As是造成危害的两种主要元素。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和As的来源复杂且多样,主要是由于农业化肥使用、海上石油开采和泄漏、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河口污染物输入所致。对比研究发现,随着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除Cd和As外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二者的生态风险将会随调水调沙的长期实施呈增加趋势,而其他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将呈降低趋势,故未来应重点关注近岸沉积物中Cd和As的生态毒理风险。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