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铅锌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铅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 zgly00016451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铅锌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铅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杨聪莉  王百群  申国婷  王梦珂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8年05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X53 

关键词 铅锌矿区  土地利用类型  BCR法  形态  影响因素 

文摘内容 矿区周围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配特征是了解矿区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前提,找到其影响因素是关键。研究以陕西凤县银洞梁铅锌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欧共体提出的BCR三步法,研究了该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总Pb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农地(410.1mg/kg)>林地(315.9mg/kg)≈草地(313.6mg/kg);且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的Pb形态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其次是酸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矿区土壤中各形态Pb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草地与林地土壤中的总Pb含量差异不显著,但草地土壤中的酸交换态Pb的含量和分配系数占比要显著大于林地;土壤中Pb的含量和形态分配各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铅总量主要受砂粒和黏粒的影响,酸交换态仅与总量和土壤含水量有关;铁锰氧化结合态与总量和pH值相关;有机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与总量、有机质以及当地气候因素有关。总体而言,不同耕作方式、管理制度及矿山开采引起的人类活动对Pb的污染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农地土壤中的Pb具有更高的潜在生物有效性,当处于还原条件下时,这些土壤可能存在重金属Pb的潜在危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