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滩地人工林幼林不同时间尺度CH4通量变化特征——基于涡度相关闭路系统的研究



编号 zgly00015327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滩地人工林幼林不同时间尺度CH4通量变化特征——基于涡度相关闭路系统的研究

作者 高升华  张旭东  汤玉喜  陈吉泉  唐洁  孙启祥  唐学君 

作者单位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密执安州立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观测中心地理系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8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92.11 

关键词 甲烷通量  长江  滩地  涡度相关  杨树人工林 

文摘内容 长江滩地是甲烷(CH4)排放的潜在热点区域,然而目前其CH4通量的变化特征及控制因子尚未被揭晓。基于涡度相关闭路系统进行为期2年多的连续观测,旨在揭示长江滩地杨树(Populus deltoides)人工林幼林CH4通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其调控机理。结果显示,全年和部分未淹水月份表现出白天排放强而夜间排放弱的平均日变化特征,且淹水前、淹水期间和退水后分别表现出日间双峰型(7:00和10:00)、日间与夜间各一峰的双峰型(10:00和23:00),以及典型的日间单峰型(10:00)。淹水年份(2012年)在夏季(6—8月)排放最强,在春末(5月)和秋末冬初(11—12月)排放最弱,而未淹水年份(2013年)在初夏(6月)排放最强,在盛夏(7月)和秋末(11月)转变为较弱的吸收。淹水年份的年排放量((128.0±42.4)mmol/m2)是未淹水年份((51.5±29.1)mmol/m2)的2.5倍。滩地人工林幼林CH4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最可能受到摩擦风速、水位和土壤温度的调节,而年际间的巨大差异主要由淹水状况决定。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