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编号 zgly000172690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作者 张涵丹  康希睿  邵文豪  杨旭  张建锋  刘学全  陈光才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大巴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6)

页码 2118-2128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混交林  草本多样性  优势种 

文摘内容 林下草本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以湖北九华山林场不同类型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杉木纯林(Ⅰ)、杉木-檫木混交林(Ⅱ)、杉木-檫木-亮叶桦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探讨林地类型与林下草本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层共有植物72种,分属于37科65属,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植物居多;林下草本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合计有67种,占全部草本植物的93.06%;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混交林样地(Ⅱ和Ⅲ)高于纯林样地(Ⅰ),但差异性不显著;各样地林下草本层优势物种与林地树种组成密切相关,其中,Ⅰ型样地以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13.65%、8.79%和5.27%;Ⅱ型和Ⅲ型样地均以金星蕨、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和山马兰(Kalimeris lautureana)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10.75%、8.37%、7.47%和11.84%、6.16%、5.82%。此外,草本层的优势物种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金星蕨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粱泡与土壤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麦冬(Opiopogon japonicus)则与土壤磷含量呈负相关(P《0.05);并且,草本层各优势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协同、竞争关系(P《0.05)。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