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边缘效应带和保留带内红松幼林水分生态的差异



编号 zgly00002768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边缘效应带和保留带内红松幼林水分生态的差异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 祖元刚  王文杰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2,26(5)

页码 613-620

年份 2002 

分类号 S791.247 

关键词 边缘效应带  保留带  红松幼林  水分生态  差异  木质部水势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土壤相对含水量 

文摘内容 以一个经过12年边缘效应带处理的14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1998年)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对处于不同宽度的边缘效应带和保留带的红松幼林树木质部水势、叶片蒸腾强度、气孔导度、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以及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了分析, 结合叶片净光合概率探讨了效应带宽度对红松幼林生态系统中红松树水分生态及红松生长状况的可能影响模式。结果表明: 1)边缘效应带的开拓降低了效应带内红松幼树木质部水势、空气相对湿度和叶片气孔导度, 显著提高了叶片蒸腾强度, 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 但效应带宽度对结果影响较大, 其中以8m效应带的影响程度为最大, 4m效应带最小, 而6m效应带居中; 2)边缘效应带的开拓使土壤表层相对含水量低于保留带, 而深层土壤有相反的趋势; 3)当红松木质部水势下降过低时, 水分因子可能成为限制红松生长的决定因素而使其生长速度下降, 如8m效应带; 由于水势的过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光合午休现象而影响了红松幼树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降低生长速率, 但是,4m和6m效应带开拓所引发的木质部水势降低较8m效应带小, 对红松生长的影响不大, 限制红松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可能是光合有效辐射, 6m边缘效应带能够较好地改善红松生长的光照射条件和水分供应特性, 红松的生长状况较4m、8m边缘效应带好, 这一研究结果对如何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边缘效应带方法营造红松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