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编号 zgly000134773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作者 黄大辉  岑贞陆  刘驰  贺文爱  陈英之  马增凤  杨朗  韦绍丽  刘亚利  黄思良  杨新庆  李容柏 

作者单位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西农科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南宁530007  南宁530007  广西大学农学院和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南宁530005 

母体文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卷期 2008年01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S511.9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资源  遗传分析 

文摘内容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数的1.87%;5级中抗有26份,占总数1.57%。在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有15份抗病材料,占总数的48.4%。选取了8份普通野生稻抗性资源(分别命名为DP1、DP3、DP5、DP9、DP15、DP16、DP17和DP20)与9311杂交,再自交或与9311回交后,分别获得BC1、F1和F2后代。在接种鉴定中发现这些抗性资源的BC1或F1所有植株均对细条病表现感病,说明这8份材料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在DP3与9311杂交的F2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符合1∶15的比例,说明DP3的抗性由2对隐性重叠作用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野生稻中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细条病抗性资源,其中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