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489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两栖动物丰富度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西渌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8年09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地貌 生态位模型
文摘内容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区(以广西、云南和贵州为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也是全球范围内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了解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数据,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共获得18,246条两栖动物记录(219个物种),然后运用生态位模型估测每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并把每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叠加起来,最终得到该区域在10km×10km生态位模型空间尺度上的两栖物种丰富度地理分布格局图,最后进行多元回归和模型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有12种两栖动物仅在喀斯特地貌区分布,占物种总数的5.48%;有104种两栖动物仅在非喀斯特地貌区分布,占物种总数的47.49%;有103种两栖动物在喀斯特地貌区和非喀斯特地貌区均有分布,占物种总数的47.03%;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非喀斯特地貌)对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χ~2=36.47, P <0.0001),但模型拟合效果差(McFadden’s Rho square=0.0037)。影响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年均降雨量(R~2=0.232, P <0.001),其次是最干月平均降雨量(R~2=0.221, P <0.001)。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格局主要是由地貌和不同的环境因子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过仍有相当一部分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未被解释。因此,要更全面地认识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机制,有必要加强干扰、捕食、竞争等其他生物因子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