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作物残茬及不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研究



编号 zgly000147862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作物残茬及不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研究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任永峰  姚俊卿  李焕春  张君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内蒙古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内蒙古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4年04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S157.4 

关键词 阴山北麓  作物残茬  生物篱  土壤风蚀  风蚀圈 

文摘内容 为了探究不同作物残茬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及距驼绒藜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风蚀规律,采用地表埋放风蚀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蚀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及驼绒藜对间作秋翻裸地的保护作用明显,驼绒藜冠幅越大防护效果越好,草谷子和油菜2种残茬相比,草谷子残茬由于秸秆密集,防护效果好于油菜茬,草谷子和油菜残茬加上驼绒藜冠幅的保护,裸地中土壤风蚀量下降73.40%~88.90%;与大面积秋翻裸地相比,不同残茬和生物篱均对间作秋翻裸地有防护作用,土壤风蚀量降低率为38.57%~76.45%,其防护效果大小顺序为草谷子茬>4年驼绒藜>莜麦茬>油菜茬>2年驼绒藜>草玉米茬>油葵秆;驼绒藜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风蚀趋势为,距驼绒藜2m之内,土壤沉降量逐渐降低,3~5m土壤沉降量又逐渐增大,5~8.5m土壤沉降量又逐渐减小,距驼绒藜8.5m外开始发生风蚀,而且随距离增加土壤风蚀量逐渐增大。秋翻裸地中距4年驼绒藜1m到10m不同距离处,较大面积秋翻裸地土壤风蚀量降低率为65.84%~132.40%;距4年驼绒藜10m之外的区域还能显现驼绒藜的防护效果。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