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生物学特征研究



编号 zgly00006314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生物学特征研究

学科分类 220.2510;森林测计学

作者 刘卓玛姐  刘增文  冯顺煜  段而军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09(2)

页码 26-31

年份 2009 

分类号 S714.3 

关键词 人工林  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C  半湿润黄土丘陵区 

文摘内容 为研究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在森林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在黄陵地区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人工油松、侧柏、华山松、刺槐及辽东栎纯林和它们的混交林,并测定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结果表明:(1)在O~40cm的土层范围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明显呈递减规律变化,即0~20cm土层〉20~40cm土层;(2)在不同树种条件下,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表现差异较大,蛋白酶活性大小依次是阔叶纯林〉天然荒草地〉混交林〉针叶纯林;其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的大小总体规律表现为: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天然荒草地;(3)研究区土壤微生物量C与各种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蛋白酶与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微生物量C未达到显著水平;除过脱氢酶外,其余各种酶活性之间以及与微生物量C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另外,对土壤表层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样地分为不同的类别,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最高,阔叶纯林次之,针叶纯林最小。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有利于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量C和酶活性能够及时地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